御宅书库 > 都市言情 > 微信思维 > 第3章 微信:不只是平台,更是思维

第3章 微信:不只是平台,更是思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公共管理机构把微信作为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支点。无论是在娱乐、商业,还是在文化、教育,微信思维正在成为某种共同的思维框架和模式。
    这使得微信超越了自身作为通信工具平台的自然属性,演变成众多机构和业者应该从何种角度和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考与行动的指南。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的样子;而我们的行为选择则决定着我们将在这个世界获得什么样的回应。
    微信在过去的几年,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之所以对本书很多的人和机构变得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在这其中所蕴含的、被我们称之为微信思维的东西。
    微信思维的上帝条款:把用户价值放在上帝的位置上
    我们之所以把这句话列为上帝条款,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他既是微信之所以能够奇迹般地出现的原因,更是微信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的前提。
    在2014年微信升级为腾讯公司级的战略产品之时,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发给内部的邮件中写道: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他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考虑的,”他告诫他的同事,要“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我们都知道用户是衣食父母,但是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选择从用户的价值本身出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而微信的发展历史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坚守这个底线的过程。而这种思维方式也带给了微信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唯品会、武汉交管局在与微信的合作中,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赞同,从遏制住频繁营销推送的冲动到精细化的内容运营转变,在本质上都是从用户的价值出发:用户不喜欢骚扰,就不要骚扰用户。
    这句话也是张小龙在微信产品上始终坚持的一句名言。这并不是互联网思维常说的用户思维。要知道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需求,从用户价值角度出发,还有个意思即要做好“守夜人”,所以有了微信思维的阳光条款。
    微信思维的阳光条款:把一切商业体系放在规则下运行
    “连接”这个词是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提出来而闻名遐迩的。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是要做一个连接型的公司:连接人、连接企业、连接机器、连接自然。连接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它必然会经历一番激烈的斗争和挣扎。而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微信,如果想实现连接的终极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必须建立一个公开和透明的规则体系和有着强大技术保障的系统基础。
    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微信,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公用事业产品,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不属于腾讯,而是属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世界的网民和现实世界的一切机构和人。
    对具有公共属性资源的运营,公平和公正的规则及其运行体系,是确保公共利益和整个产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基础。
    这其实就像一个社会的运行,必须有健全和健康的各种法律、道德、文化制度以及维系这些制度运转的组织和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各个角色能够和谐发展。
    张小龙说:微信的系统思维,就是要让系统在规则下运转,避免人为的干预。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对欺骗用户的各种营销行为实施最严厉的打击,对各种违规舞弊行为执行最严厉的杀无赦的政策。
    我们也将在本书看到,遵循建立公平商业体系的泰康们是如何获得微信的支持和帮助的。
    微信思维的岩石条款:让用户替你交付一切
    张小龙的原话是让用户带来用户,让口碑赢得口碑。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工具平台,社交基因是微信最强的、最为基础的因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已经变得泛在化。
    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因素,使人们彼此之间建立连接的经济成本和技术门槛都已经接近为零。
    比如在人机输入界面上,更加自然的语音输入和手势操控正在迅速普及,这使得老人和儿童可以享受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比如智能终端大规模普及,运营商无线宽带网络广为覆盖,通信资费持续不断地降低,使得即使是最贫困的阶层也能享受数字世界的红利。
    连接的泛在化使得企业和政府机构,乃至个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全新重构。任何产品和服务都不可能再在用户的抱怨下装聋作哑。
    蝴蝶效应将在微信泛在连接的世界得到最大化的效果。而此时,用户变成消费与生产环节的中心,任何产品和服务只是用户建立连接获得社交币的附属品。商业机构也好,政府机构也罢,在移动互联网世界所要关注的唯一的一件事情,是如何为用户打造极致的、小而美的,可以向下一个用户转移和交付的新服务。
    这种思维是要把用户看作一个网络,而不是一个个钱包。张小龙的一句话对此有个恰到好处的总结:用互联网的网状传递效应来推动产品和服务!
    微信思维的森林条款:敏捷是能够活下来的关键连接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必然像一个黑暗森林,无论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正确地发现和辨识对手及其竞争行为,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在今天,每一个触摸移动互联网的商业组织,看上去都像是在不务正业,又像是在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竞争领域,与之前全然无关的公司发生正面冲突。
    在这样的环境下,唯有保持足够的敏捷,就像森林里的狼一样,有着足够快的速度和灵活,才可能生存下去。
    张小龙认为,对于微信自身而言,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至关重要。其实不只是对微信,任何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敏捷都是制胜的关键——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无论是传统行业的“大象”,还是中小规模的“羚羊”,每一个人都必须变得更加敏捷。敏捷思维就要求对用户的需求快速地做出响应,快速地试对,而不是试错。
    因为在这两个月是对的需求,可能在两个月之后,已经错了。张小龙说,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产品来说,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两个月后的版本会是什么样的,因为这两个月我们对这个领域的认知又会提升很多。所以在微信内部,拒绝类似ppt这样的形式化的东西。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计划与移动互联网连接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破除一切有碍敏捷的因素,比如各种正规的流程、一板一眼的分析报告、正襟危坐的决策会。
    微信思维的河流条款:永远在线创造的交易和交付的现场沉浸感我们称之为河流思维,是用来描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游戏,无论游戏的制造者还是玩家,都必须一起面对面地玩游戏,即没有教练和队员,都必须下河游泳,才能找到痛点和兴奋点。
    传统上,人类社会的交易和交付的过程,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很少有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毕竟社会的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部分的产品和服务的交付都需要中间环节;即使在那些没有中间环节的地方,管理者也很难与直接消费者之间建立起面对面的交付和交易的场景。
    弊端在于我们在讨论用户或者说消费者的需要的时候,我们习惯于一个抽象的用户画像模型,而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个人。
    微信的通信基因,正在颠覆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模式。真正的富媒体的通信能力为所有人创造了一种与每个用户面对面的技术环境基础。
    而用户在微信平台所产生的各种社交数据和社交互动关系,则为所有商业或者公共机构站在用户众声喧哗的现场,倾听他们的交流和讨论,并参与到他们的交流和讨论中去,创造了更真实的虚拟现实情景。在感觉上,就像沉浸在与用户面对面的情景中。“我在现场”的感觉和情景,将会改变我们的商业伦理和规则。
    微信的使命:连接一切
    或许我们可以用如下的视角来思考微信到底意味着什么:微信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客户的工具,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客户体验生活方式;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能带来订单的平台,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营销广告的渠道,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与客户对话的方式;微信不仅仅是微信,它完全是未来。伴随着微信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并不是靠打破原来的规则,而是依靠建立商业时代的全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商业和社会重构规则。显然,微信的价值和使命即如此——一个可以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建构新市场的事物。我们之所以不用工具,也不用平台这样的词来描述微信,是因为我们认为微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面临重重挑战的今天,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无论是激进人士还是保守人士,其实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微信意味着什么?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统一回答的问题,就像阳光洒在这个世界,但是每个看阳光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世界看上去充满了不确定性,变动不居。人们的需求看上去复杂繁芜,令人费解。
    在没有微信之前,我们谁能想到,除了电话和短信之外,我们是否有时刻在线、与顾客对话的方式?
    现在有了微信,我们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又将如何改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确定的:改变必须从微信开始,而它是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