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库 > 都市言情 > 活在货币战当下(财经郎眼05) > 第17章 中美教育之比较(2)

第17章 中美教育之比较(2)

    郎咸平:不论是黑人、退伍军人,还是美国社会大众,他进了学校之后在学什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可以让老百姓多受教育,问题是你想教他什么。举个例子:冬奥会有个周洋,她成功之后感谢父母,她希望能够让父母过更好的日子。这句话感动多少世界人口啊。再看看一个叫张磊的,他耶鲁大学毕业之后捐了888.8888万美元给耶鲁大学。这个中国人就有点不能理解了。周洋说感谢父母我们能理解,张磊耶鲁毕业捐钱给耶鲁,我们似乎就不能理解。那这个很有意思,比尔·盖茨成功之后也捐钱给母校,美国人很喜欢捐钱给母校。英国人也是一样,以母校为荣,感谢母校。我们是感谢父母。这一点就已经完全地解答了问题,那就是美国人对学校的感恩跟中国人对父母的感恩的基础是一样的。因为中国人在父母的呵护之下,而美国人在教育的呵护之下形成了他们今天的成就。
    王牧笛:我们不觉得教育或者学校给我们的是一种呵护。我们跟学校是一种交易,我交了钱,你付给我知识。毕业之后我们就不发生关系了。
    郎咸平: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他没有搞清楚。刚刚不是讲黑奴的故事、南北战争的故事吗?那我随便出个题目,如果叫我们中国学生来回答“南北战争怎么回事?”老师先讲:“黑人多么悲惨,林肯多么正义,所以必须打到南方去,解放全美国。”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一定要这么答题,不然你就是错的。美国不会的。美国老师就会说:“如果南方打赢了呢,请你描述一下今天的美国是什么样。”这个没有任何的歧视,但是绝对富有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基本上没有。
    再举个例子:美国小孩读书是非常辛苦的,比如找个数据。纽约州的一个叫西德威尔中学的基础物理1050页、化学1200页、微积分900页、英文文学集2800页,这是美国小孩子。
    王牧笛:关于中美教育差距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1979年6月份,中国和美国互派访问观察团,去了解对方的基础教育。我们去美国考察之后,写了一个3万字的报告。这里面有4段文字,我给两位读一下。第一段,“美国的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昂、踌躇满志,大有我因为是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第二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整天奢谈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转个头就易如反掌。”第三,“美国学生重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乐、体育、活动都是如火如荼,数理化无人问津。”第四点,“美国的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是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跟逛街一般,在教室摇来晃去。”当时中国的考察团给了个结论,“美国的初等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这是故事的一半,还有另一半。这个美国代表团也来中国考察,也写了这么4段话。第一个,“中国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举起右手,否则绝对不轻易改变。幼儿园的学生都喜欢把手背在后面,课外活动时候除外。”第二个,“中国学生喜欢早起,在大街上见得最多的就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餐。”在北京很普遍嘛。第三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第四点,“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学期结束的时候会得到一张证书,而其他人则没有。”
    美国代表团写完这4点以后也给了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学生相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20年时间,中国必定将把美国甩在后面。”当时都做出了误判。
    郎咸平:结果到了今天,我们中国的学生你看的都心痛。提的那个书包比我的行李都重,都是念过去的历史、地理,那有什么好念的。我们把过去已经陈腐不堪的东西装进脑袋里面,要求小孩子解这种不需要解的数学题,背不需要背的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都是学过去。你这不是扼杀创造力吗?我们是什么都有标准答案的。一个什么都有标准答案的民族就是一个丧失创造力的民族。到最后,我们就只会解题,没有创造力。
    信力建:根源在于我们并不是要培养世界人才,或者是有创造力的人,我们只是在所有小孩子里边,甄别谁能够去读大学。在中国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以为中国在奥数方面在全世界是超强的,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比美国好的。
    王牧笛: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中国的学生可以不用计算器,而美国的学生都喜欢用计算器。其实美国人的思维是:既然计算器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人脑来解决呢?
    郎咸平:也就是说我们逼迫小孩子去解题。
    信力建:美国人是培养搞设计、搞创新的公民或者国民。
    郎咸平:像这种小孩子在中国都叫做坏学生、顽皮的孩子、野孩子。
    情商、智商、财商,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主管教育的官员到美国去考察过,但是没有学到美国人从事教育的思维逻辑。你看到的又是表面现象,建那么漂亮的校舍,又搞这个东西了。中国只是要求认知智能。但是,美国是要求八项智能,比如说情商、智商、财商等各方面都要。
    王牧笛:从林肯、克林顿直到奥巴马,美国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奥巴马在竞选时说,“我跟夫人米歇尔能够站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们获得了教育的机会。”
    郎咸平:他感谢教育,而不像我们感谢父母。这就是美国人。
    王牧笛:在奥巴马上任之后,他向全美中学生作的一个演讲:“各位同学,书写美国历史的就是250年前坐在你们位置的这些学生。他们后来进行了独立战争并且创建了这个国家。还有,75年前坐在你们位置的这些年轻人走出了大萧条,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并且把宇航员送到了月球。20年前坐在你们位置的这些学生,他们创建了google、twitter还有facebook,改变了我们的交际方式。”他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郎咸平:美国人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几百页的物理化学,而是在你申请大学的时候,他们会问你一句话:“你参加过什么样的社团活动?”史蒂文森高中和布朗士科学高中是纽约两所非常好的高中,都是要考试进去的。史蒂文森高中有100个社团、30种刊物和26个体育运动队。他们面对申请学校的学生的时候,绝对不是看你有没有考100分,而是你是否有某方面的特殊才华。你数学很糟糕没关系,有别的特殊才华就没问题。他会问你:“你到底做过什么社区活动,干过什么社团活动?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们用各种不同有创造力的方法来招收学生。而我们不是,我们只有一个方法。
    信力建:美国人是要全能发展。中国只是要求认知智能。你认知马克思是哪一年哪一天出生是没意义的,这个用百度随手就搜得到,这个不需要背的。定律啊什么都不用背。但是,美国是要求八项智能,比如说情商、智商、财商等各方面都要。进一步来讲,中国不仅仅是智能的缺失,对教育本源的很多东西也缺失。我们现在只围绕着生产领域的一小部分,对生产有帮助的就数理化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对生活领域完全忽略了。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生命教育,人是怎么回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格,人与自我的沟通等等。
    王牧笛:在美国,数理化之外的艺术教育是很发达的。而直到今天我们将艺术的成绩加入中考,就有好多人质疑,认为这个东西怎么能是我们应该看重的呢。
    郎咸平:我觉得思维逻辑改变最重要。很多主管教育的官员到美国去考察过,但是没有学到美国人从事教育的思维逻辑。你看到的又是表面现象,建那么漂亮的校舍,又搞这个东西了。谈美国的时候,不应谈表面现象,应谈本质问题。美国是超级强权不是没有道理的。而超级强权的原因,不是因为武器好,而是教育好。
    王牧笛:我小小自恋一下,当年我代表北大毕业生毕业典礼致辞时说了一句话:“今天我为母校自豪,明天母校为我骄傲。”但是你仔细想一想,现在大学毕业生真的能够跟母校发生关联的,基本没有。之前说的张磊为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的事情,那是因为耶鲁在大上个世纪,就已经创造了最先进的校友基金会。
    信力建:现在这个问题呢,中国有一个误读:以为哈佛和斯坦福是私立学校。其实是个误读。斯坦福也好,哈佛也好,在他们生前就已经把学校捐了。它是一个基金会在管理,基金是用玻璃柜罩住的钱,由专业人士在管理,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你捐了钱就帮了下一代的学子,就是你的师弟师妹。你能够在哈佛读书是因为你上一代(捐款)。他们的主要财政来源是靠学生和社会的捐款。政府有补贴,但不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王牧笛:所以正因为有这笔钱,哈佛大学宣布:“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家庭的学生学费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