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库 > 都市言情 > 鸿鹄志 > 第62章
    鸿雁一下子明白了,甘之南不是不小心挂到手了,是他故意的。
    他的眸子闪了闪,伸手从甘之南的掌心抢过来那只新的小狗,偏过头去不看人,低低地骂了一句,“蠢货。”
    晚上吃饭的时候,鸿雁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甘之南,发现他的右手用起来有些怪怪的,吃不上力。
    他观察了很久,确实如此,不是自己眼花了,索性放下筷子,一把将甘之南的右手抓了过来,强迫他摊开掌心。
    掌心有一道右深左浅的伤痕,应该是他自己放血时划得,因为没有处理得当,红肿得不像样。
    一旁的赵承光看到了挑了一下眉,没等鸿雁起身就自觉地从房中拿出酒精、纱布等东西,放在桌子上就潇洒地走了。
    鸿雁:“……”
    第三日早上,鸿雁刚出屋子就被赵承光带到了一处墙前,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便签纸,每一张上面都用极其认真和工整的字迹写着“鸿雁,我喜欢你”。
    甚至从远处看,它们连起来还是一朵玫瑰花。
    拿着扫把的赵承光对着墙点了点头,赞道:“是挺好看的,你们小年轻玩得真花。”
    随后他转过身拍了拍鸿雁的肩膀,嘱咐道:“感动完了记得摘。”
    被迫将它们一张一张揪下来的鸿雁:“……”
    日子过得实在是漫长,鸿雁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发现自从甘之南开始有一些“致敬”行为,最后受累的都是他,他咬着牙恨恨地扣手机。
    [鸿雁北飞:拿上你的画,赶紧给老子滚!]
    [north:我的画?]
    [鸿雁北飞:谁tm允许你改名字的?]
    甘之南从里屋走出来,站定后直视鸿雁问道:“我的画?”
    像是被撞破了自己的偷摸行为,鸿雁的眼神有些闪躲,不耐烦地说道:“没什么……就是你的那本辞典,我之前去找参考资料的时候不小心看到的……”
    “我可没动你的东西!只是看了几张……而已!”
    甘之南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本来就是要给你看得,只是缺了几张没画完。”
    鸿雁闻言挑了一下眉,一下子来了兴趣,问道:“缺了什么?”
    “床……唔。”
    第一个字刚脱口,鸿雁瞬间就瞪大了眼睛,脸颊连带着耳朵漫上红云,他以毕生最快的速度冲到甘之南的面前用手掌堵住了他的嘴。
    也许是甘之南的目光有些热烈,鸿雁不自在地撇开了头,闷闷地抱怨道:“你画这种画,艾阿姨知道吗……”
    甘之南疑惑地歪了一下头,从他的桎梏中脱离后不解地问道:“我的画为什么要让她知道?”
    鸿雁紧紧地抿了一下唇,抓了几下头发,破罐子破摔地开口道:“不是因为她画我的那张被撕了,你才补偿的吗?”
    甘之南闻言怔了一下,眼见鸿雁的表情越来越颓,忙解释道:“一开始是,后来不是。”
    一开始看到那张被撕烂的画时,觉得十分可惜,也怀着几分对鸿雁的亏欠才拿笔开始记录鸿雁,想要画一张能够媲美那张病床上的少年的画作。
    画得多了反倒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将他的一举一动记录下来,看到他的某些时刻会下意识拿起画笔勾勒。
    也许连甘之南自己都不知道,从最开始落下画笔的那一刻起,他就喜欢上了鸿雁,像笔迹般力透纸背。
    没想到甘之南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鸿雁有些呆地“哦”了一声,喃喃道:“我还以为,你是要听艾阿姨的话才……”
    甘之南不知哪根筋蓦地通了,他有些焦急地开口辩解道:“如果我真的有那么听话,当年就不会将写有自己名字的纸飞机扔出窗外……”
    他担心鸿雁不信自己,急忙抓着他的手腕往自己的院子里跑去。
    鸿雁被他的力气箍得生疼,却没有开口阻止也没有就此停下,跟着他一同跑过去。
    甘之南将鸿雁留在了树下,自己从屋子里拿出了一个铁铲子,对着当年埋下时间囊的地方开挖,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个盒子的边角。
    他将它取了出来,拍了拍上面的土,打开后呈给鸿雁看。
    里面有青绿色和透明的管子各一条,再下面是一张照片。那两条管子对于经常住院的鸿雁来说格外熟悉,青绿色的是输氧的,透明的是输液的。
    他蓦地想起来了什么,偏过头对甘之南笑了一下,说道:“难怪当年有护士说我们病房里有小偷,其他贵重的一概不取,只偷了两条医疗管子……”
    “原来是你啊。拿管子做什么?”
    甘之南没有回答,鸿雁也不强求,从底下抽出那张照片,是他们两个人的合照。那时去影楼拍照很贵,艾阿姨攒了好久的钱才牵着他们去拍合照,她还亲自在两个人的眉心点上小红点,说是无名神的祝福。
    鸿雁轻轻抚了抚那张照片,下意识将它翻了过来,第一次发现后面有字,是艾阿姨的笔迹。
    ——愿南南和雁子的灵魂熠熠生辉。
    鸿雁瞧见后下意识地将它小声地读出来,鼻头一酸又将那张照片翻了回来。
    一旁的甘之南好似现在才听到刚才的问题,沉沉地回道:“小的时候天真地以为,是那些瞧得见的管子,一点点地偷走生命……”
    “我不想你们离开我。母亲很重要,雁子同样重要,我已经失去了前者,更不能放手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