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库 > 都市言情 > 骋春 > 第112章
    那间装潢于整栋屋子格格不入的房间横在陈瞿西眼前。
    “他们想让我死其实特别简单。”池柘冷不丁地来一句。
    陈瞿西看向他站在窗户边的池柘,因为是落地窗,没有拉窗帘,卧室格外亮堂。
    他扭过头看了一眼陈瞿西,继续道:“想一个人消失特别容易,买凶杀人这种事他们不是没干过。”
    “你的车祸……”
    “那是我自己撞的,他们也知道,但我先动手他们就不好再轻举妄动。”
    池英宛,其实池柘也不太能记清对方长什么样子了,这么多年他鲜少会去翻她的照片,廖家不能有存在关于她的任何东西,池柘小时候都是住在外面,所以更不可能会给她摆上灵堂。
    “廖仲宇有一对儿女知道吗?”
    “嗯。”
    两位都是名校的高材生,毕业后好像自行创业,然后被夸的虎父无犬子,网上有寥寥几笔的新闻。
    “我比他那两孩子的年龄都要大。我妈跟他在一块的时候还没有文韩那个人。”
    文韩是廖仲宇现在的妻子。
    池柘之前跟陈瞿西所假设的年龄以及有钱,无非想说活到现在的大抵能和廖仲宇站在快同一层面的那些人可能还记得曾经有池英宛这个人。
    在廖仲宇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可谓是香饽饽的一个存在,他之前是名校大学生,后来因为缺钱帮人替考被抓到,被开除学籍。当时他和同班同学池英宛已经是暧昧关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改革的初期,扫黑除恶的行动还没有展开,哪怕是富足一方的商户涉黑都是难免的情况,廖仲宇被学校开除后跟着一位大哥身后混了起来。
    池英宛本就不是嫌贫爱富地人,廖仲宇家里是什么情况她早就知道,最初没有远离,现在只是恨他怒其不争,自甘堕落。
    可是两个人地心里都有对方,所以翻天覆地折腾一通最后还是纠缠在一起。
    廖仲宇由经商头脑,池英宛更甚,对于投资方面有着自己独具的眼光,能够抓住时代的机遇,何其敏锐,她将目光放在了房地产上。
    在她和廖仲宇的小公司逐渐有起步,她也快要大学毕业。
    毕业那段时间池英宛格外忙,连公司的事都管的比较少,等到答辩过后,惊觉自己两个月没有来例假,起初她只以为是作息不规律,又过一段时间她查出是怀孕了。
    池英宛并没有隐瞒这件事,她立马同廖仲宇坦白,对方格外惊喜,不过当时正好碰上了一个大单子,廖仲宇要去外地出差,他许诺道,等回来立马就去领证。
    池英宛曾经天真的以为,她和廖仲宇之间有没有那张证都是一样的,他们在一起经历那么多,如今算是苦尽甘来。可惜一些事情不会如预期中那般美好,他回来后不久,公司遇到不小的的问题,领证的事一拖再拖,而池英宛的心思也放在公司上,希望能度过难关。
    廖仲宇具体什么时候认识文韩她不清楚,等她突然回过神觉得对方有些变了的时候,已然收到他和另一个女人的亲密照。
    池英宛想如果对方是个富家小姐,廖仲宇有利可循那么她就认栽了,爱情诚可贵,面包更重要。她暗地里去查了那个女人,普通家世,在事业帮助不了廖仲宇一丝一毫。
    最可笑的是那人竟然还是她的学妹,跟她和廖仲宇是同一所学校的。说不定真的是真爱。
    她在这些查清楚后,并没有歇斯底里地上门抓奸,而是按兵不动,跟往常一样,当作全然不知道这件事,对待廖仲宇也是如此。
    她偶尔催促廖仲宇问什么时候结婚,仿佛有依旧是个坠入爱河的女人,私下里偷偷转移股份,动作小心干净。
    池柘相信要是他那时月份再小一些,池英宛肯定毫不犹豫地去打胎。
    他坚信,这样的女人根本不可能自杀的,还是在他即将要升入小学时。
    第60章 算白换吗
    无论如何都不存在池英宛是第三者插足,可最终被贴上小三儿子标签的确是池柘,变成一个见不得光被人喊打喊骂的私生子。
    “我妈生下我多没多久后,那个女人也怀孕了,然后廖仲宇没过多久就跟她领证去了。”池柘像是看出陈瞿西所想,开口道。
    所以,他的确就是一个没名没份的存在。
    要说廖仲宇突然不爱了肯定不然,二人一起经历那么多,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割舍掉的东西。毕竟一开始文韩的存在是为了供他消遣的,家里有一个强势飒爽的霸王花的确让人欣赏爱慕,可时间久了,就需要一个柔弱白莲的温柔乡,白莲只有在他的庇护下才能成长,满足他的大男子主义。但在他心中家这个位置始终都是池英宛的,从未变过,听起来何其可笑。
    池英宛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个性,哪怕心里放不下这个人,也不愿意在和廖仲宇继续纠缠一起,因为她知道,就算这一次原谅了廖仲宇,往后的余生,哪怕廖仲宇不会再犯,这件事就如同一根刺在两人中间,再也拔除不了。
    廖仲宇卯足功夫哄她,却见她下定决心,不为所动,而此时文韩一直陪在他的身边,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两相对比,说不上理由,两人悄无声息便将证领了。
    池英宛在廖仲宇那伤透了心,可却因为公司的缘故没办法彻底和他划清界限。而廖仲宇猛然察觉她手上的权力都要超于他,后又因发展理念不同,两人间的隔阂愈发大,连最基本的合作伙伴都做不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