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书库 > 历史军事 > 穿成师尊,但开组会 > 第810章
    而且这还得有一个前提条件:火中火和它的前任契约者(火绳)之间的契约已经终止。
    当初,初代人皇给出的承诺是会付出方家嫡系皇室的整条命脉之火、生命与死后的魂魄,来换取方家嫡系皇室使用凡人的灵魂火能的能力。考虑到他自己的魂魄也在承诺的代价范围内,所以人皇将契约的执行者定为了方家的每一代嫡系皇室。
    ——顺便还把方家皇室的命脉写定,绑在火中火的契约上。虽然这过程中会有许多无辜的皇室早夭、死难者,但也算是一种有远见的千秋万代行为吧。
    也就是说,在方家继承人这个条件上,只要方家还有一个身为凡人(或修为低微)的、可继承皇位的、活着的后裔,这契约就可以继续维持。
    ——这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宁明昧在心里将其记下。
    在契约不破除的情况下,宁明昧是没办法使用火中火的。如果宁明昧试图通过攻击的方式硬抢,火中火也会狂燃,使用它的燃料来对抗宁明昧。而偏偏火中火的燃料还是天下万民的性命。
    ——先不说打不打得过的问题。火是取得了,但天下的凡人也都死了,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宁明昧因此总结了一下,想要夺取火中火,首先得破除方家和火中火的契约,并在火熄灭之后,在其他人报价之前抢先给出足够让火中火动心的报价,从而获得火焰的使用权。而且想要点燃火中火,需要强烈的点火源。一个合格的点火源应该有挖掘潜力、牵涉足够多的因果,点火之人也要有足够坚定的决心、足够大的影响范围。
    决心这点很好理解——签约意志不够坚定、灵魂力量不够强大,都会被火中火视为无效竞拍人。对于影响范围这点,宁明昧是这样理解的。
    譬如,点火人是个一无所有的人族乞丐,却想要用神族全族的命来点火。那么结果只有一个——
    神族全族:你他爹的是谁啊。
    火中火:笑。
    人族乞丐对神族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也与他们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火中火不认可人族乞丐有操控神族全族性命的可能性,认为契约结果不能达成,于是便不会被点燃。
    但如果把这个人族乞丐换成明珑,她想要用神族全族的命来点火——那么火中火是可以被点燃的,因为火中火认可,明珑是可以对神族全族产生足够大的影响的,她有灭族的能力或潜力。但这也是个很短暂的生意。神族的人是会死的,明珑也是会死的。等燃料用光,点火人死亡,点火的契约也自然地终结了。
    毕竟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否则,初代人皇也不会绞尽脑汁,把方家的命脉也绑在了火中火的契约上,好让一切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合同条款也要认真斟酌,别一不小心把自己给点了。宁明昧对破除方式火中火的后果倒是没有什么担忧。等火中火破除、气师消失后,他完全可以用翁行云当年的功法来教百姓们修炼。到时候缥缈峰的领土又可以扩大一片,收取很多补习班费用。
    宁明昧觉得这事儿很复杂。旁人的修仙是杀人夺宝,他的修仙是规则怪谈,而且还是公司竞标。如果他没猜错的话,现在和他一样想要竞标的还有一家,那就是新月教。
    不过新月教如此信心满满,是想到了什么破除方家契约的办法吗?
    其实宁明昧也能理解。破除方家契约的最好办法,便是扭曲方家的命脉、杀光方家的人。这些年来新月教在人界搅风搅雨、扶持错误的皇子上皇位或许也有这个目的。如果他是新月教的人的话,今夜大概率便是方家的灭族之时。
    “不过有一件事,所有人都不知道。事实上这些年来,监天司里的火中火已经十分虚弱了。”吴旻道,“在新月教扶持十八皇子之前,王朝与火中火之间的契约,就曾有过两次违约。”
    “其中一次是唐莞对么?”
    “是。”吴旻道,“有人偷天换日,将唐莞换了出去……”
    他眸光看向路边的柳树,那一刻,他恍惚又听见了那段明亮的声音。
    “……这种错误的契约,早就该被终结了!”
    “吴旻,人族不是只有这种保护自己的方法!”
    “如果计划失败,我会用自己的命来偿还。曾经我自负天资,却导致了她的死亡……这本就是我应得的。”
    可那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
    宁明昧道:“另一次违约呢?”
    “更早一些,是在妖妃的时候。”吴旻道,“你或许不知道,当年妖妃想做的,便是利用自己的孩子,窃取火中火的力量。我不清楚她有没有成功,但在那之后,火中火确实受到了损伤。所以我想,与之相关的孩子的体质,或许也是十分特殊的。”
    宁明昧:……
    等下,他好像完全不是方家的后代吧。
    看来这火中火不擅长亲子鉴定。不知道对于他这种似方家又不似方家的人来说,有没有办法火中火给点利益,又不收费,让他可以钻些空子?
    第336章 不会后悔
    宁明昧边琢磨着诈骗空巢老火,边不忘询问吴旻:“那你呢?”
    “我?”
    “那你想得到什么?”
    吴旻看向黑夜中的枯叶。他慢慢地开口道:“我想要的……我有过一个同窗。他死在监天司里,处刑台前。后来,他的尸骨被放在那里,以儆效尤。”